这是2月12日拍摄的连续几天来英国《泰晤士报》关于汉语语言及汉语学习的版面和专刊。据新华社
新华网北京3月27日电(记者白旭 李江涛)作为一大国际文化现象的“汉语热”近年来不断升温。域外汉学家们27日在北京表示,希望“汉语热”成为一种长期现象,而非短期行为。
“‘汉语热’是个很简单的词,应该让外国人学习汉语变成一种长期趋势,一个持续过程。”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中文系博士杨富雷在“世界汉学大会2007”上说。
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东方语言系教授鲍夏兰说,她希望自己的学生不仅仅是为了经商而学习汉语,而是投入精力了解中国的文学、艺术和哲学。
此次会议是50多年来在中国内地首次举办的高水平、高规格的世界性汉学大会,主题为“文明对话与和谐世界”。“汉语国际推广与跨文化交流”是大会的主要议题之一。
“中国经济近几年有令人难以置信的发展,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重要性也不断加强。”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汉语系主任罗多弼说,“随着中国商人越来越多地到欧洲投资,欧洲对中国文化和语言的感情会进一步加深。”
罗多弼说,许多中国商人来到了瑞典,为当地带来工作机会,使得当地居民对中国的兴趣日增。随着孔子学院的建立,斯德哥尔摩市已计划在全市高中逐步设立汉语课程。
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汉语教学信息中心副主任黄宏认为,媒体也对“汉语热”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。“近几年外国媒体,特别是美国媒体,对汉语学习的报道越来越多。”
外国人对汉语的兴趣越来越大,但汉语也是一种比较难学的语言。亚洲澳门国际公开大学语言研究所所长胡百熙呼吁,简化汉语学习的过程,寻求新的方法来推广汉语。
目前中国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与国外教育机构合作,已在52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140所孔子学院(学校或课堂)。据保守统计,目前全世界每年约需要1万名汉语教师,而中国仅能派出2000人。
资料图片 数据截止到2005年7月1日
英国兴起汉语热 泰晤士报头版刊登汉字
印度尼西亚掀起学汉语热潮
面对全球汉语热 两大瓶颈制约汉语“出口”
经济崛起文化繁荣 看“汉语热”席卷全球